客服热线:0595-86811139
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
2018-09-05 10:15 浏览:45732 评论:0 发布:139石材网   
核心摘要:须弥座又名金刚座、须弥坛,源自印度,系安置佛、菩萨像的台座。须弥即指须弥山,在印度古代传说中,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。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(又名大雪山)。须弥座整体结构简单明了,分为三段式,中部稍微往里凹陷,上下端部突出。随着佛教传入中国,石雕须弥座紧随其后,也来到了这块风水宝地。正因为中国古建筑本来就有
 须弥座又名“金刚座”、“须弥坛”,源自印度,系安置佛、菩萨像的台座。须弥即指须弥山,在印度古代传说中,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。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(又名大雪山)。须弥座整体结构简单明了,分为三段式,中部稍微往里凹陷,上下端部突出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随着佛教传入中国,石雕须弥座紧随其后,也来到了这块风水宝地。正因为中国古建筑本来就有着显著的台基,须弥座很快就被接受了,并开始在中国大放异彩,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中国最早的须弥座出现于山西大同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云冈石窟。

这个时期的须弥座造型简单,只有一些简单的纹样装饰,具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征。随着当时佛教建筑的发展需要,须弥座渐渐演变成后来高级建筑物的基座。至唐宋止须弥座发展到了鼎盛时期,这一时期的须弥座使用明显增多,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物底座形式,尤其是在壁画中的建筑物下更为突出,它的造型和装饰构图开始变得复杂多样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这时,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,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。须弥座发展到明清时期,造型和装饰不再像原来那样饱满丰富,但技巧手艺却达到一定的境界。须弥座的构成形式也渐渐地流传到民间,广泛地用来作为建筑及装饰构件,如牌坊、石狮、香炉等的基座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云冈北魏石窟的须弥座是一种上下出涩、中为束腰的形式。迨至唐、宋,上下涩加多,且有莲瓣之类为饰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束腰部分显著加高,并有束腰柱子(蜀柱)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,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“隔身版柱造”。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,而用鼓凸出的曲线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、塔幢、坛台、神龛、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。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,发展成为由土衬、圭角、下枋、下枭、束腰、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(线脚)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,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后来一些家具,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。一种侧面上下凸出,中间凹入的台基,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。最早实例见于北魏石窟,形式比较简单,雕饰不多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从隋唐起使用渐多,成为宫殿、寺观等尊贵建筑专用的基座,造型也逐渐复杂华丽,并出现了莲瓣、卷草等花饰和角柱、力神、间柱、门等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宋《营造法式》中规定了须弥座的详细做法,北宋大匠李诫写的《营造法式》中明确说到须弥座垒砌制度。由上至下,各式各样的砖镶嵌其中,制作起来繁琐且复杂,然而它却在宋代风靡一时,虽然实际过程中可能会有略微不同,但总体一致。
“须弥座”-石材古建雕刻
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,门、力神已不常用,莲瓣肥硕。此时,须弥座更多的应用到了柱子、壶门上,但在其形式中仍能看出宋代的影子。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。
明清时期须弥座开始了多样化发展,形式更简单但装饰也更多且精美,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形制,你可以从中闻到浓浓的生活气息,它开始广泛出现在各个地方。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筑物中,清式须弥座栏杆尺度较宋式为小。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“石未来,家升级”石材家居进入新石器时代

上一篇:

欧亚木纹与欧亚米黄大理石的应用

打赏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stone139@qq.com
 
0相关评论